![]()
文|夏彦(读史专栏作者)
大家都知道,明朝虽然最后被清取代,但实则很大原因是被国内的农民起义军给拖垮的。
以李自成、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,把大明的后院搅得天翻地覆。尤其是李自成,他自1629年起兵到1644年攻破北京,历经十几年,活生生把明朝折腾死了。
其实李自成的农民军也不是一帆风顺,刚开始的时候,曾经被一位明朝名将打得找不着北,李自成还差点被活捉,他就是大明最后的名将孙传庭。
不光是李自成,像高迎祥、张献忠在起义的早年间也是被孙传庭按到地上碾来碾去,堪称农民军克星。
如果不是崇祯皇帝对农民军的“神助攻”,以孙传庭对农民军的战绩,说不定还能明朝续命好几年。
而孙传庭一死,明朝不到一年就被李自成打到北京,所以后来《明史》中才有“传庭死,而明亡矣”的说法。
1、生不逢时,怀才不遇 孙传庭这样的英雄人物如果放到朱元璋时候,可能会成为开国功臣。
但是不幸的是他出生在明朝江河日下的万历朝,到他出仕的时候,明朝已经是奄奄一息即将崩溃了。
由此可见,投胎也是一门技术活,投的好了名垂青史,投的不好,那可真是死无葬身之地啊。
万历四十七年,孙传庭中了进士,两年后进京准备大展宏图。
不过,点背的是,当朝皇帝朱由校也是个投错胎的人,当木匠是把好手,对朝廷大事一点兴趣也没有。
大明管事的是大名鼎鼎的宦官魏忠贤,魏忠贤独揽朝政,打击各种反对派,把洪承畴、杨嗣昌那帮东林党整的苦不堪言。
孙传庭年纪轻轻、血气方刚的,不甘受阉党的气,在京城当了两年公务员就撂挑子不干了。
回到老家的孙传庭从三十岁耗到了四十岁,满腔报国之志只能拿去当狗粮,在家整天喝闷酒,埋怨老板不识货。
2、大杀四方,威震关中
功夫不负有心人,孙传庭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。
崇祯八年,四十二岁的孙传庭被明思宗朱由检再次启用,在京城当上了顺天府府丞,跟现在的北京市政府秘书长差不多大的官。
但是,此时大明王朝狼烟四起,闯王高迎祥和他外甥李自成在陕西造反。
而张献忠更是从黄河一路打到长江,所向披靡,最后打到朱元璋的老家凤阳,掘了老朱家的祖坟。
孙传庭不甘心做温室的花朵,于是主动请缨到陕西平叛,崇祯正愁着找不到接盘的人,立马答应了。
孙传庭刚到陕西赴任,就赶上农民军首领高迎祥率军从汉中攻打西安。
孙传庭率领明军与农民军激战数日,大败农民军,连扛把子高迎祥都被活捉了。
孙传庭首战就树立了自己在明军中的威信,也在陕西站稳了脚跟。
高迎祥被处死后,孙传庭更是信心爆棚,化身农民军收割机,带着明军像猎狗追兔子一样追剿陕西境内的各路义军,开启自己的超神之路。
当年跟着高迎祥起兵的十三个小弟,几乎无一例外被孙传庭吊打,特别是其在潼关大败李自成的农民军,李自成只身逃走,差点被活捉。
孙传庭威震关中,吓得张献忠赶紧举白旗,表示愿意归顺朝廷,孙传庭也达到了军旅生涯的巅峰。
3、奸人陷害,牢狱之灾
正当孙传庭平定关中,准备提师进剿张献忠的时候,清军入关,威逼京师。明思宗赶紧让孙传庭回师救驾。
俗话说树大招风,而且京城人多是非多,尤其是东林党的杨嗣昌等主和派与孙传庭早就有矛盾了,乘机向皇帝举报孙传庭。
孙传庭奉旨进京面圣,却吃了闭门羹,心里别提多郁闷了,更让他不爽的是,崇祯还要把他的陕西兵全都留下。
孙传庭一想,那李自成、张献忠还不在陕西反了天了。
于是要求亲自和崇祯面谈。
但是在东林党百般阻挠下,孙传庭再次吃了闭门羹,于是他一气之下,告病回乡。
但英明神武、眼里不揉沙子的崇祯大帝怎会被这种伎俩迷惑,再加上杨嗣昌在旁边添油加醋说孙传庭装病,崇祯大帝怒发冲冠,孙传庭竟敢欺君,于是便把这位农民军克星送到大牢里面壁思过。
李自成等一看死对头被圣明的崇祯大帝关了禁闭,纷纷欢呼雀跃,重新起兵,不到半年便击破各路明军,席卷陕西,然后对着关中百姓大吼一声:“乡亲们,我李自成又回来了。”
而孙传庭苦心经营多年的陕西兵被调离陕西,然后在宁锦决战中,在那个被崇祯誉为“大明脊梁”的忠臣洪承畴手里团灭了。
4、再度启用,马革裹尸
崇祯十五年,闯王李自成移师河南,连战连捷,兵锋直指开封,熊文灿、杨嗣昌等接连失利。
败报频传,崇祯大帝气得嘴唇发紫,也顾不上面子,赶紧把孙传庭从监狱里放出来,然后立即率明军驰援开封。
孙传庭成功解围开封,然后回到三边总督的剿匪岗位上。
但是形势已今非昔比,现在的对手李自成早就鸟枪换炮了。
而且,孙传庭这次来陕西,崇祯大帝一毛钱都没给他,让他就地筹措粮饷,这就把民心拱手让给李自成了。
但孙传庭还是展示了自己超强的公关能力,他在关中掀起了“打土豪,分田地”的运动,虽然得罪了大量关中士族,导致他们倒向李自成,不过总算解决军饷问题。
最重要环节的还是在战场上,虽然孙传庭到任后一度缓解了恶劣的战局,但也仅仅是维持现状。
况且明军内部非常不团结,三个主力方面军各自为战,而且还出现了互卖队友、隔岸观火的行为,导致明军处处失利。
不久,孙传庭在柿园之役中被李自成击败,孙传庭班师回陕西,本来刚刚经历大败,想修整一段时间,和李自成来场持久战。
但是,这个时候英明神武的崇祯大帝再次出手,不顾孙传庭士气低落,将士疲惫,连下圣旨催促孙传庭与李自成决战。
对于这一明显作死的圣旨,孙传庭最终还是执行了,结果显而易见。
崇祯十六年十月,李自成攻破潼关,十月初三,孙传庭战死,马革裹尸,大明王朝失去了最后一颗救命稻草。
孙传庭死后不到一年,李自成进入京城,崇祯吊死煤山,明朝灭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