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如果要评出最郁闷的人物,那么赵云必然是其中一个!在《三国演义》及民间传说中,赵云是“军神”级的人物,长坂坡七进七出,豪情万丈英姿飒爽!
然而,赵云其实一生都没有被重用,有才无处施展,只能坐冷板凳看他人风流!
那么,是不是赵云能力或忠诚度不够呢?显然不是,在胆识、忠诚度、个能勇武、军事能力等方面,皆属一流人才,一点都不比五虎上将差。关于这一点,相信对《三国演义》稍有些了解的朋友们,都知道这一点,尤其赵云忠义无双,笔者在此就不多说了。
既然不是赵云能力不够,那么刘备和诸葛亮为何都不重用赵云呢?说来,这真是中国传统历史的悲哀,正因为这一点,导致赵云最终一生坐在替补席的“冷板凳”上!
“这一点”到底是哪一点呢,我们先看下面两件事,或许你就明白了!
214年,刘备攻下成都之后,准备将成都城中房舍,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,这么做的好处很显然。当兵打仗,胜利了之后,总要弄些好处。刘备论功行赏,也能收揽人心!
然而,赵云出言反对,意思有两层。(1)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,无用家为,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,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,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,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,这才是最好的决定。(2)益州的百姓,刚刚遭遇战祸,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,先让他们安居乐业,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、纳户税,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。
赵云说的这么一身正气,刘备也无法反驳。于是,刘备收揽人心的行动泡汤,功臣们捞好处的机会没了。所以,无论是刘备还是其他同僚,内心其实都挺反感赵云!后来,赵云遭到排挤,也有这方面的原因!
228年,诸葛亮出兵北伐,宣称将由斜谷道出兵,并令赵云、邓芝为疑军,吸引魏国主力部队,诸葛亮自己率领主力部队北伐。这场仗结果以失败告终。值得一提的是,此时诸葛亮还算重用赵云。赵云是疑兵,遇到曹军主力,自然失败,但因赵云应对妥当,加之他亲自断后,所以损失不大。
然而,在主战场上,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,导致大败!最终,此次北伐失败,诸葛亮上表自贬三级,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!蜀军退兵时,孔明曾问,“主力部队退兵之时,乱成一团,而疑兵退兵,却井然有序,这是何故?”有人解释说,是因为赵云亲自断后,应对得当,所以物资都没有损失,比如多余的绢布等。于是,诸葛孔明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。
赵云说:“我军军事失利,怎么还能要赏赐呢?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,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。”诸葛亮对他示好拉拢,赵云却出于公心,不给诸葛亮面子。
说到这里,想必大家已经明白赵云始终坐冷板凳的原因了吧?毫无疑问,赵云是个好人,性格耿直,忠心爱国,实乃国之栋梁,国之大幸!可惜的是,当权者却并不这么认为,他们需要的是“懂政治”的部下,需要他们进谏的时候能配合着演戏就够了,至于忠心爱国,你都表现完了,这不是给我难堪么?
可以说,赵云的悲剧,是中国历史上所有正直、爱国将领的普遍悲剧。